【济南时报】
2013年12月27日,新落成的山东省美术馆里人潮涌动——— 十艺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汇集名家名作,展示全国美术创作最新水准。宋丰光、张锦平、宋飏一门三画家合作的巨制《黄河入海流》(260×500厘米)特别璀璨美丽,如和煦春风拂面,吸引了众多驻足观赏者久久伫立感慨。那大片溢动飘逸的金黄色令人无比陶醉的画面色调下,风吹麦浪一般,整个画卷向东涌动着醇美天籁的旋律;可令每位观者不禁心生崇高纯洁的吟唱。阳光雨露微风下,水天一色、景深人美——— 黄河入海口那轻舞飞扬的纯情少女们,在人间更似美丽的传说,将古今一致徜徉;河海文脉悄然在此交集,现代化下的现代文明不排斥经典韵致、古典审美。
于是,面对《黄河入海流》,我们惊喜地发现:原来现实大主题题材,可以这般天才完美地表现、再现啊!也许看惯了承载太多沉重图像的主题先行现实作品,如斯美若仙境的同样能传达山东重大题材命题要求的杰作,怎不令人激动、神往!凤毛麟角,方是绝品。从此意义上,《黄河入海流》为弘扬艺术本我、激扬美术真谛的来自画家心源的优秀顶尖之作。属于东方审美体系的中华丹青绘画,注重和谐的美韵,需要愉悦心灵和美丽视觉的功用。视觉艺术的唯美和涤荡心灵,是更多观众的第一需求。在这里,特别感谢宋氏三名家为我们带来的审美佳肴。《黄河入海流》典雅辉煌,堪称宋丰光、张锦平教授又一时期里程碑式巅峰代表作。《樨草》饱溢原野芬芳、《烟岚》五色缤纷、《秋日私语》清丽绝伦、《秋妆》出尘不染……大都是物象清丽、线形色彩墨晕构成的田园牧歌式吟唱。那么,今日的《黄河入海流》则是主旋律黄钟大吕式多元素化和极丰富内涵与多种表现手法并行,是大制作和广景巨制。他们两位所擅长的也可谓独步丹青画坛的用线高妙创作手法,将画面人物、河海、行鸟、静物等乃至细节细微处的所有涉及声光影像可运用元素,全部有机交融并赋予个性化温情脉脉的人文关照。就像原本现实中冷峻的采油机、风车,也那般富有童话色温和情致。汇集于黄河之滨的人与鸟、人与物天人合一,和谐自然。大美无言、百姓善良。整个画面是灵动、舞动的,如同江河必将东流去汇入大海。同时又是构图特别平衡的。樨草、芦苇、海边灌木皆向东摇曳,其中有通感、比兴等手法。画卷左部分大片的行鸟翔集俯冲至海天交集处,景物融汇几为一体、蔚为壮观。多么壮美的动静结合的冲击力啊——— 疾冲欲入海的行鸟,挟着天外罡风惊起万千劲草。各种色彩融汇、无法分清鸟和草的区分,共旋化为光影的魅力。这是何等的壮美啊!左上方的海面也似乎被翅风激荡、摇曳舞动。整体绘画皆沐浴着温润阳光、雨露、水韵和生命的活力。史诗般庄重肃穆大氛围下,又是诗意的以不同情节的生活和自然场景去活跃画面;于是大题材也显得特别浪漫和温煦、充满人性美。
《黄河入海流》的高妙之处,在于画卷的整体把控能力。首先将唯美大局观,替代写实的单纯再现黄河入海口实景,便是天才的创意和构思——— 这也许就是该作品能成为可堪传世经典佳作的大前提吧。毕竟艺术品之美,还是在于本身的固有的美韵流传吧。其次,作品种种构成元素极其丰富纷繁庞大,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显得画面无序杂乱。因此《黄河入海流》主题鲜明,局部也特别丰富饱满。作为曼妙人物绘制者的张锦平教授,将黄河口的少女们描绘得曼妙多姿。那优美的线形、完美的结构,美得令人陶醉。宋飏注重水的世界、河海水韵在她笔下盎然生动。掌舵者是水准高超的宋丰光教授。他将全局大观念布置整个画面、谋篇布局、设计思路并同时以特别擅长的花鸟功底将行鸟、樨草、芦苇等元素一一精心融入画卷的各个部位。特别是入海行鸟那高潮式的渲染,俨然大师级手笔!之后,统一整体效果、色温、光影等元素,融入主题氛围。从而令该作流畅、奔放、富于旋律感、韵律美,却绝无突兀、不协调之硬伤。画家运用浪漫主义、超现实、超时空等多种手法创作。于是,一件完美艺术唯美之作问世了!
《黄河入海流》的出现,既标志着宋、张二位老师的新的里程碑,也应该看作是全新的画种的出现。这是有别于传统意义上人物、花鸟、山水(河海)分类法。独特的线性穿插,人物花鸟(甚至山水)无痕对接,色彩、光影、中西交融(直至出现国画中很少能达到的油画、水彩般的亮色表现力)。以及画面所传达的那种跨越画种限度的大美人性灵感高度,都昭示着这是一个新美术创作样式惊喜出现!
也许我们还沉浸在初睹佳作而眼前一亮的阶段,却不曾想到《黄河入海流》可能会开启美术创作的新领域,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区分,意义深远。
感谢宋氏一门三名家,为美术界带来如斯佳作,也拭目以待更多专业人士对《黄河入海流》远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