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乐志首页 >> 资讯
常想三五之间
添加时间:2015-03-14    阅读次数:1715


文/蒋乐志

 

相信许多喜爱书法,平时愿意舞文弄墨的朋友大都研读过唐代孙过庭的《书谱》。作为王羲之书风正脉递传的小草典范,终唐之世,《书谱》同时还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总结历代书论精华的理论指导性著作,后世无数学书者受惠于此。历世既久,《书谱》现在虽只存上卷,其中的书论却是详尽以方,仍足以指点学书者迷津;而学书者日常的书写实践,反之又促使生发各自对文章论述的认同感,使得其中不少理念历久而弥新。文中最为精粹之一的『五乖五合』论——『五合』:神怡务闲、感惠徇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五乖』:心遽体留、意违势屈、风燥日炎、纸墨不称、情怠手阑。作书时应尽量避免『五乖同萃』,力求达到『五合交臻』。并进一步将理想次序排座,推论得出『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的综述。对此书论,笔者自觉心有戚戚且颇有所获。

当然,千载之下也有个人自我的解读与践行。在此狗尾续貂,与同好分享,贻笑大方或在所难免。『五乖』与『五合』对举,乖逆合顺。『五乖同萃』是个人书写时的最糟糕境地。好比行路陷泥淖、跌渊谷,霉运触底,处于如此极端低迷之时,不如索性投笔罢手也好过勉为其难而自我折磨。『五合交臻』是书写时的最佳理想状况,是手笔相得、不拘于物的身心自由。所谓『妙手偶得之』,契符若五合,虽是人人之愿景,却往往可遇不可强求。『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很好眠,秋多蚊虫冬多雪,一心收拾到明年』,这首是《四季不是读书天》的打油诗。如其一般道理,要做到时时避免五乖现象,其实是为怠懒荒疏手头功课找理由借口。而处处讲究五合,守株待兔坐等佳作天成,也好比自我设限,画地为牢。妄图完全规避五乖与痴心强求五合,只可能导致唯条件论者徒耗时日浪费光阴而功无寸进。

私下把『五乖五合』的互为优劣、阴阳和合称为书道『五和』;把『时』、『器』、『志』称为学书『三德』。『和』者,谐也。『五和』,即是要打破乖合不两立的传统观点,把乖合参差看成是书写时的常态。乖合好比辩证统一的阴阳二鱼,我们提倡将乖合随机转化、随时调整,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德』者,得也。『三德』,即三得,是得时、得器、得志,是书家书写时万事俱备的完美理想状态。面之所向为道,行之所达为德。君子秉德,求合存乖,和而不同;切时如需,假器求道,志在必得。

『时』,是时点、时段、时代,『得时』是得天时。个人感知的干湿燥润、冷暖交替、日以继夜,是自然物候的瞬息万变;国家社会所处的时代更迭、改朝换代、朝秦暮楚,是政治气候的包罗万象。生理上,我们受限于基因遗传的自然赋予;心理上,我们沉积着千百年古往今来集体无意识不断的文化层累。时风所至,所向披靡。如此这般,每个时代都会在看上去千差万别的个体身上留下大致相同而又不可磨灭的时代烙印。 『事贵因时以变通,道在与时而消息』。古时,名家法帖是上流社会帝王将相的雅玩私藏,写好黑大光圆的馆阁体是士人求取功名的必备敲门砖;今天,书法作品雅俗共赏,为人民喜闻乐见,写一手好字是大众积极参与的文艺休闲娱乐活动。在文字传播日益无纸化的今天,计算机显示屏和鼠标取代纸和笔,敲击键盘码字代替案牍劳形写字,书写的实用功能逐渐弱化,审美功能逐渐强化。汉字简化顺应文字的发展大势,文字构型的『六书』原则只能逆流追溯。同实异名,古今字体演变与书法书体演变同脉相承。无论是由古及今递藏有序的传世经典,还是当今地不爱宝考古发掘的出土文书,书法佳作因此有幸保留了文字的昭穆排序,承载着文字的历史,相伴见证文字与时俱进的变迁。书法负载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未来将越发凸显其重要性。『得时』是承古开今,即逆时则思接古人继绝学,顺时则启发后世创新局。

 

『器』,是器物、器具、器质,『得器』是得地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器有型有范,中规中矩符合器的德行。欧阳询三观索靖书字碑,坐卧古碑下三日夜不忍离去。赵孟頫认为『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昔人的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书家对法帖碑刻则着意追求『古刻佳帖』、『影模双钩』、『原石初拓』等。书写用具文房四宝,器各有质——笔,羊狼兔毫软硬兼有,各有所宜。有心鼠须健挺强劲,无心散卓小大可人意;墨,松烟油烟漆烟取材不同,紫黑青光亮效果也不同。唐有『新安香』、『廷珪墨』,宋有『桐花烟』、『延川石液』,今天有许多品牌的现成墨液;纸,生熟宣纸皮棉麻,蚕茧蜀素薛涛笺。七彩琳琅满货柜,各色形制如人所愿;砚,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为四大名砚。好砚发墨护笔不吸水、温润坚腻、储水夏不腐冬不冰。同时,不同器物之间配合合作的最佳组合,才能够发挥出各种器物的最佳作用。古人通过长期积累的书写经验,悟出许多真知灼见,诸如笔墨纸砚讲究『强纸弱笔』、『弱纸强笔』、『水墨停匀』、『纸墨相称』等。这些口耳相传的妙诀体现出书写者得器后的心手相畅。器德在时德的关照下,得以衍生附加人文之美。『得器』其实就是充分占有器物的最佳风貌和特性,有效利用器物之间不相抵牾、相得益彰的美德。书写时得器之利,便可享受不役于物后的挥洒自如和随兴所至。

 

『志』,是志尚、志局、志介,『得志』是得人和。刘熙载在其《艺概·书概》中:『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刘熙载的『志』是狭义的概念,而人和之『志』则是宽泛的学、才、志综合概念。书法以人为本,因此得志是『三德』中最重要的操行。『志尚』,体现书者的审美观。书者的趣好风尚决定于个人的审美观,选择符合自己心性志向的法帖,不盲从、不跟风才是正道。『志局』,体现书者的价值观。人品即书品,书者要有持之以恒的意志、豁达包容的开阔心胸,才能持续不断丰富学养、努力精进技艺。『志介』,体现书者的人生观。中国传统书法崇尚中庸之美,体现了古典冲和、不偏不倚的哲学人文理念。当今书坛,审美格局多元,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百家需要争鸣,互为借镜、取长补短,才能在长期的切磋琢磨之中求变、求新。只有真正切实地做到古为今用、取法诸家,才可能融会贯通、继往开来。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印刷、摄影、传媒技术的更新带来前所未有的物质便利。器物丰盈充足,让人满眼碑帖,目不暇接。同时,考古发掘的许多新发现惊艳世人,让人振奋诸如殷墟甲骨、秦汉简牍、敦煌文书等,都是古器焕发新颜,引发现代学术研究集中爆发式的推进。加之,网络发达,信息平台上人人平等,互通有无共享消息。今天,基本不存在秘密庋藏的经典,博物馆、拍卖会和各种展览,使得书画佳作定期公之于众;无论课堂还是讲座,原本师徒授受的独门秘籍,可以成为教学视频,快播、慢进、暂停一键决定;更没有缄默无闻的深巷隐者书家,只要功夫好,你肯定蜚声天下。西风东渐,受中西文化交流、多元文化共存格局的影响,我们的审美维度也要与时消长,才可得到充分的延伸和扩展。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的开放信息时代,只要你有足够毅志,有心用心专心,不断求知问学,做到利器为我所用,就可兼而秉三德。

其实,『三德』就是『五和』,它们说的是一回事。五和,是具体地就事论事;三德,是抽象地演绎道理。书中有法,我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临摹书写才可能掌握。现实生活中,由于俗务缠身,尘网羁绊使得日常书写条件常常不可能尽如人意。还有许多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安排,诸如应酬、笔会、表演、应试、教学、讲座等现场,都会出现各种各样乖舛和牵强人意的可能。所谓『常想三五之间』笔者无非是想藉此表达向往无拘无束、人书相忘书写时直抒胸臆的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