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静
艺术家不能脱离生活,绘画从来就不是“闭门造车”的事情,石涛曾经说:“搜尽奇峰打草稿”,自古以来画家们就在利用写生的方式搜集素材,写生不是照搬绘画对象,而是“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的主客体统一的创作过程。艺术既要表现生活的丰富性,又要在头脑中进行艺术加工,并用笔墨加以表现,去粗存精。写生跟临摹前人的作品不同,临摹名家作品的时候,这些作品中的构图、笔墨和意境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经营过的,但是自己写生的时候,你需要自己去构思、布局,因为你不能把现实中看到的全部照搬到画面上,所以必须删繁就简,作出取舍,这个过程里是有画家的思考和主观处理的。
近代写意人物画的造型是引进的西方造型体系,这就更需要写生的练习,写生是训练造型手段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写意人物画来讲,要通过写生的训练,学习熟练用“线”来概括形象的能力。同时通过写生来训练对于笔墨的掌握能力,笔墨在历史过程中慢慢积淀为高度成熟的视觉语言,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文化符号。郎绍君在《笔墨论稿》中说:“笔墨受制于造型又超乎造型之外,是手段亦是目的。”因此,写生既是对造型的训练又是对笔墨的训练。
当然,写生不是生搬硬套,除去技法层面,绘画的灵魂还是表现人内心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在画面上作技法的展示。人物写生的时候,一开始你画“那个人”就是“那个人”,慢慢的你会生成自己的主观想法、主观意识,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到所表现的的人物上去,进入“物我统一,物我两忘”的过程——这时候你画的既是客观上的对象,又是主观上的自己,这就是创作了。
在我看来,绘画是一个“从心”的过程,石涛说“笔受墨,墨受腕,腕受心”,我们常说画如其人,抛开技法层面不讲,创作的时候你不必刻意摹仿前人,你只需跟随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的情感,你的作品就会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