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奎首页 >> 资讯
看花心情
添加时间:2015-05-12    阅读次数:1223


文/刘奎


小小的一张画,慢慢画来应该是一件细腻温婉的事情,就像这一批花鸟静物系列的初始一样。最终决定它表达出来的起因还是一如当初窗台前一刹那的回眸。无意中就成了我一直坚持下来的绘画母题。我本是一个性格粗枝大叶的人,生活却是个心宽体不胖的状态。但对于花草树木的隐隐风姿却又有过分的敏感与迷恋。这种敏感与安静源自于什么至今我还是觉得是一种迷糊的感知,一种始终清晰的绘画方向感和表述感的结合。虽有多的看不清的枝枝叶叶但是这种细微的喜欢还是在生活和绘画中一直存在着。生活和绘画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样的不同却又这般的丝丝相扣。其中的这种区别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可以很巧妙地转化为一种心情,这种心情就是生活的另外一个身影。这个影子经过巧妙简洁的转换后你便会发现豁然开朗的欣喜。这种转换与差别就像一句普通的问候“你冷吗?”之于人是一种关心,一种温暖,一种普通的表达,之于风中摇曳又凋零过半的花儿,那就有了说不尽的暧昧与缠绵。


一个下午, 一种遇见,一种心情,一种“情到深处”的情怀,在日光下,在月光中转瞬间便都凝结在一张画里了。在画室的一个废旧花瓶里有无数的干花与秋叶,层层叠叠却又风姿无限,数年间辗转换了多次画室但是它都被保留下来。那个秋天,那个安之若素的枝干让我用了大量的心思与笔墨来与他们纠缠不清。因为在这里面总有书写不尽的乐趣逗留徘徊,直至今日仍未曾割舍。于是,很自然就有了这一系列的创作。总是有许多说不完的感受在笔下一层层的展开,化在水里又凝于纸上。过后却发现还有更是温柔的细腻在它的里面,于是笔不曾停心亦迷恋,情人般相看不厌。正是“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皆不如你。”


绘画的创作离不开对经典对传统的深入解读和学习。但是对于心性的表达的似乎始终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工笔绘画更是如此。如何在保持品格和流于媚俗之间把握平衡的尺度需要足够的艺术修养能力和艺术直觉的敏锐处理。“工”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精神。简言之,在“工细”“深入”中仍然保持者最初的落落大方之情或许就可以了吧。其实可以画的更进一步的“精致”但是精致多了总觉得是刻意的痕迹重了。今天的我们绘画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自我的表现,其他的都是可以退居其次的。画到生时是熟时,真真假假已然难辨。还是保持那份点到即止的含蓄吧。这些画就算是在我在山水画后的另外一个面孔的显现与转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