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鹏首页 >> 资讯
导师眼中的刘翔鹏 文/张望
添加时间:2015-02-09    阅读次数:1505


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画画需要勤奋,要把它当做乐趣去享受。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才会略有所成。每年教过的本科生和硕士生不少,但是能够坚持下来,不断探索进步的学生凤毛麟角。当下,我能看到几个发展势头迅猛的青年画家,刘翔鹏便是其中一个。

作为山师培养出来的优秀的学生,能够在硕士毕业之后顺利留校,是件非常庆幸的事情。最早给翔鹏上课,大概上的是本科阶段的水墨人体课。那时他虽然技法稚嫩,但设墨大胆,独树一帜。在研究生阶段,我给本科生上课,他又跟随学习,彼时他的技巧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留校后,可能因为工作的原因沉寂了两年,后来我鼓励并推荐他到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学习。期间,我在艺术研究院客座讲学,与他又有了更为深入的交流。此后,其创作能力突飞猛进,作品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翔鹏参加中国美协组织的全国性展览10余次,出版画册3本,参与创作文化厅的美丽传说中国画创作工程等等,可见其勤奋用功的态度,从而使其画作之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近期创作的这些作品,翔鹏很好地把握住了画面。创作青春少女题材,构图、造型、色彩、技法、形式等方面的感觉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都能从其画面中一一得到解读,可以说他创作的各方面因素都在不断完善,从而形成了典型的个人面貌。其作品水墨的单纯、雅致、古朴、飘逸所蕴含的黑白灰节奏及笔墨韵味,传达出东方平面化的美感形态,从中我能深刻领会到他精心的布局,骨感出笔,顺势入行,以及画其心中之象,写其心底之情的感受。好的作品一定不只是满足于感官的刺激,而要突破对自然表象的依赖,挖掘自然内在生命的本质,要追求和谐和精神的理想,要将对心灵的震撼上升为精神的品读,而达到这一程度必须是绘画技巧和人文修养的完美结合。

中国画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主观情感的表达。作品要能够寄情于景或寓情于物,赋予人格化的精神气质,刻画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而这并非一日之功。可染先生曾谈废画三千,便是鼓励勇于创新,探索进取。虽然翔鹏已经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还是希望他能够在今后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取得更大的辉煌。

张望

201211月写于山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