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松首页 >> 资讯
平凡中的感悟———简评李雪松的油画
添加时间:2015-03-08    阅读次数:1310


文/陈世和


也许缘于成长的经历,雪松对于时光镌刻在平凡物件上的痕迹,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注视着他作品中的种种平凡的静物,能感觉到时光在物体身上投下的淡淡印痕。平凡的静物,平静的光线,在日光映射的飞尘中伴随着平平淡淡的日子,雪松透过对眼前“物”的观察和体验,达到精神层面上的“忘我”。他喜欢在生活的角落里收集盛满时光的物件。一个生于山野、布满风霜的南瓜,一个挂于柴扉、坠于厅堂的葫芦,或是一杯沸水煮制的清茶,“物”与“心”的瞬间碰撞与消融,都能让他洗尽心中铅华,沉浸于涂抹的快意之中。静静地看,静静地描绘,这种安静通过笔尖与画布的碰触流淌到画面的形象之中,画面呈现给人一种静谧、清澈的视觉感受。同时,我也能感到他喜欢在画面中讲述一些感悟到的关于光阴流逝、时间轮转的故事。例如作品《秋天的故事》中,丰收的南瓜既展示了收获的喜悦、怒放的生命,也暗示了盛极而衰的苍凉以及潜藏其中的新的生命和希望。


在南艺读研期间,雪松尝试着创作了一系列以中国传统条屏为图示的静物画。他在作品中致力于画面偶然与必然的调控与平衡,通过油的媒介作用将油彩打散,使其自然混合、冲撞,偶然生成的背景与绘制而成的具体事物形成一种视觉上和触觉上的落差,相对统一的色调补足,平衡了这种落差,形成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的效果。


在画面的构成方式上,他比较喜欢单纯的构图样式。在他的静物作品中,不论静物摆放得多么繁杂,但在剥离物体表象的诱惑后,都可以还原为最单纯的绘画元素——点、线、面。在《岁月如歌》这件作品中,南瓜和衬布构成了画面中优美、活泼的曲线,纸箱和木板的刚性直线则形成了支撑画面的骨架,从而形成了既富于变化又秩序井然的视觉效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作品中已经看到雪松对自然的朴素认知,对艺术的透彻领悟。相信他在今后的绘画生涯中,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油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